商务人士现如今逐渐年轻化,而这一群人并不是循规蹈矩的墨守陈规,而是希望在低调深邃的品质之下也能够有一个“澎湃”的心。所以很多人高功率的轿车作为自己的座驾,对于奥迪A6L来说,在这个级别唯一的 3.0T大排量车型,既能满足商务属性,又能给你动力。但看着不断“飞驰”的油价,攀高不下的油费,会不会有另一种解决办法——一台兼具性能、环保、驾驭乐趣、商务沉稳的车型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来自沃尔沃的S90 T8车型。
买车之前很多人会和你说,别买小排量,小排量动力差没乐趣。还会有人和你说,别买电动车,续航里程焦虑还会不保值、充电还很慢。这些说法放在10年前甚至5年前还是比较中肯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受到技术制约,小排量确实跑不过大排量,而新能源依然有着里程焦虑和掉价快的标签。
但是随着现如今技术发展和基础建设之上。PHEV插电混动车型已经日趋成熟,它有着燃油车的持久与电动车的高效安静便捷。而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聊聊现在PHEV的产品如何迎战传统大排量油车。
电动机,让高功率进入新时代
很多人信奉“唯排量论”,不可否认,同级别排量大开起来确实更游刃有余,不过这话在当今却并不是那么的准确。奥迪A6L所搭载的3.0T发动机在动力上配合48V轻混能做到250kW的最大功率,扭矩有500n·m。整套动力其实在同级别的车型中已经算是非常高的数据了,可是沃尔沃S90在 2.0T T5发动机的基础上“不讲武德”地放置了2台电动机,新款车型电机功率增至107 kW,电机扭矩增至309N·m,把综合功率直接拉到335 kW的最大功率和709 N·m的最大扭矩。账面数据就已经稳压一头纯燃油大排量了。
而且在速度上,奥迪的0-100是5.6秒,沃尔沃则是跑进了“4秒俱乐部”,达到了4.9秒。一直以直线王自居的奥迪在这一局确实有些许的落后。
电动力,让提速更来劲,代步更省心
传动模式其实从头讲要从发动机的输出讲起,沃尔沃采用的动力组合是涡轮增压+电动机的模式。在需要动力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模式可以做到后轴电机和前轴发动机配上变速箱电机一起发力,做到动力输出和传导的最大化。并且智能四驱可以动态调节整体动力分配,在尽可能少损耗的前提下把动力传导到轮胎。并且AT变速箱能更直接的把动力传递出来。
而奥迪作为传统燃油车,其实在动力上也加入了48V的轻混,让起步来的没有迟滞,但是众所周知的发动机传动要经过转数爬坡,虽然排量够大,但是在起步时会有很多能量损耗在推动车身,并且双增压的介入也不能向电动机来的那么直接。当然采用的7速双离合也会对动力传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车友担心的PHEV补能问题在S90 T8上也不存在。不同于很多PHEV车型只提供交流慢充口,S90 T8也有直流快充口可用。日常出行完全可以当作纯电动车使用,以通勤距离均值为9.3km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例,即使只用纯电模式上下班,也只需要3天一充,同比较与已经“破9”的油价用车成本极大压缩。
电四驱,让动力分配更精准,抓地力更强
一台车好不好操控很重要,沃尔沃S90 T8采用的是智能四驱系统,即前轴的发动机与后轴的电动机同时驱动车辆,可以提高抓地能力和牵引力,因此在快速过弯时,可以有相当好的循迹性,在面对湿滑路况等条件时,也能提高稳定性与抓地力。
奥迪也是利用了在发动机上多年的优势,3.0T增压发动机配上48V解决车重起步不够迅猛的问题,在四驱方面也是当家的quattro,当然在面对这个级别的其他对手是有相当的优势。不过这个级别大家都是奔着商务豪华舒适去的,更多的去野的时候也是需要你有,而不是实时在用。虽然不是完全体,但是从实际驾驶层面奥迪A6L的四驱还是名列前茅的。
要说明一点,新款S90前悬采用铝合金双叉臂悬架,后悬采用带有复合叶片弹簧的整体式多连杆悬架,不仅保证转向的精准和稳定性,更是减少了车辆过弯时的侧倾幅度,带来了更舒适的乘坐体验以及更大的后排车内空间。其中复合叶片弹簧由60%高分子纤维材料结合钢材制成,寿命延长50%,重量降低70%。
电科技,让科技以人为本,从心出发
俗话说的好“不研究材料学的不是好汽车厂家”奥迪就深谙此道。作为一个被称为汽车圈灯厂的企业,奥迪A6L确实在灯光效果和车内氛围营造上有着先天的优势。看得见的才是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所以奥迪在这方面也是下足了工夫,激光大灯、多媒体仪表盘、HUD联动、中控的大屏无一不是让用户先入为主,只要能发光就能吸引人。所以在氛围的营造上,奥迪A6L确实做足了工夫,并且拿捏了用户的心态。
反观沃尔沃从外观上传承下来的低调就表明了我们是走内涵路线的。雷神之锤的大灯作为沃尔沃标志性的灯管系统并不会像奥迪那种灯厂似的闪耀,但是作为安全性为主的厂家,好用才是硬道理。其实内部的氛围灯以及大量的真皮羊毛和木材的使用营造的是一种低调的沉稳奢华。科技配置也是完全不属于现如今很多新势力科技公司的产品,毕竟沃尔沃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安全。安全不仅仅是从车辆的自身安全,也是从车内环境的安全,对道路以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更是对环境本身的安全。
小编按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两台车各有各的优缺点,不能仅仅靠账面数据和技术指标来决断一台车的优劣。也不能过度迷信一些成名已久的大品牌。在现阶段新能源与燃油交替的前提下,在不考虑品牌的时候,一台有着更低油耗,更强动力,更加环保健康的运动豪华座驾其实才是一个阶段上比较性质的选择。当然,小编是排量即正义的拥趸,但是从发展来看,在驱动形式无法大突破的前提下,新能源车型一定是最优解。